2011年6月16日

雄仔叔叔與《麵包與黑玫瑰》


第一次聽雄仔叔叔講故事是在馬屎埔的時候,然後我記得他說買肥豬肉的故事。我常常分心,那次卻被講故佬抓住了我的注意力。

在這仲夏之時,雄仔叔叔於劇場說故事,《麵包與黑玫瑰》- 世代接力的情詩。看了兩場,仍然聽得津津有味,講故佬果然是講故佬。

雄仔叔叔從兩塊石頭的故事開始,然後展開敘述,以石頭喻為自身。啊,不是,他在開場時說了一個小故事,說他在幼稚園說故事後有名小朋友在哭,因為沒有熊仔,叫我們不要聽完故仔後像這個小朋友這般啊。哄堂大笑。

故事從他的中六被學校的紀律委員會召見他開始,然後到他在紅黑書店的日子、提倡四不交這些在上世紀70年代的社運歷程,然後到外國漂流遇上麵包與黑玫瑰的故事,然後回來香港如何被疾病纏繞與80-90年代的往事,最後是皇后碼頭事件。一直在說故事,雖然虛幻與真實在交織,但這或許是雄仔叔叔對於自身的一次疏理。

在雄仔叔叔的故事中,從側面(又或是他個人的經歷中)認識了70年代的社運史,那時的雄仔不是叔叔。他在紅黑書店中與簡福榮、傳魯炳、莫昭如.....等人的故事,那時他們一起創辦的《70年代雙週刊》,那時的托派無政府主義者。到後來阿輝與阿周這兩個與雄仔叔叔不同世代的年輕人,從帶領他們到紅黑書店然後到雄仔叔叔在夜裡等待革命的來臨,在日常的轉角位中看見這兩個年輕人及其他年輕人在苦行,2009年的寒冬。雄仔叔叔說,1970年代的「革命聽日就黎啦」走到2009,這個明天真長啊。

後來雄仔到了外國,聽到了黑玫瑰的故事︰黑玫瑰象徵著解放的自由。然後是在法國與流浪者分享麵包而展開關於麵包的故事。他說︰在現在的年代其實人類不應該再為溫飽而煩惱。麵包與黑玫瑰。

回港,然後是八九年的春夏之交,和雄仔叔叔的腸病。一直到後來他走上說故事之路;07年的皇后碼頭事件,我記得從前好像看過關於雄仔叔叔與皇后碼頭事件的關係,那是他被年輕人的熱誠所感動而受到感召的一次。這是故事的尾聲。

在聽完雄仔叔叔整個故事後留在我腦海裡的是︰「流浪者的理想,沒有國家的家園」。那是浪漫得我並不能企及的想像。而我明瞭我的隱憂,是我的世俗。

這種以自身經歷構成故事的方式,作為一次梳理,卻又是一次動人的經驗。然後我想,故事故事,其實每個人也是說故事的人。

《麵包與黑玫瑰》的網頁︰
http://breadnblackroses.blogspot.com/

之前幫忙拍的片,述說對雄仔叔叔的印象與感覺︰

2011年6月11日

感恩

終於升上了嶺南的文化研究,我知道這終究不可能是一句個人努力了得。

還記得在中五那年暑假,在無目的的等候放榜,我沒有想過前路如何。結果在偶然的情況下找到了張翠容的經歷,看了很多她的訪問,被她那種堅毅和人性所觸動,慢慢以她為榜樣,然後我想當記者,漸漸以新聞系為目標,亦在那時起強烈渴望升上中六,然後升上大學。

轉折間升上了中六,不在原校。那一年參加了明報的校園記者計劃,自以為正在向著目標進發。很少參加那計劃安排的採訪活動,因為沉悶。結果在自行尋找議題中找到了滿足感,雖然稚嫩。也曾到過明報實習短短一星期,只是一個經驗算不上深刻。那時候我是矢志要進入浸大的新聞系,也曾遇上志同的朋友,一起談理想。

大概菜園村是我的轉捩點,認識甚麼是獨立媒體,亦開始留意網站的消息,直到反高鐵時,才陡然發覺新聞系的夢已去,取而代之是想唸社會學。而當路一直在走,接觸多了一點點理論,認識多了一點點文化研究這科目,對那種質的研究方法感到興趣,在高考放榜失敗後,在聽取各方的意見後最終選擇了唸嶺南的文化研究副學士。雖然最終整個課程的設計是實在令人失望。

在這一路上遇上的人得到的幫助也很多,沒有先前的經歷大概不是現在的我,亦不可能這麼順利升上了嶺南文研,由是感恩,更要努力為一切認為值得的人和事去奮鬥,畢竟此刻的我是被他/它們所塑造的。再見理想大概是虛妄,雖然現實往往使人沮喪與難堪,害怕往後會失卻理想,這種可能是無甚意義的害怕從擁有理想的一刻便害怕,但其實理想也許甚麼都不是,路能繼續走下去畢竟是比很多人幸運得多。因此害怕不過只是虛妄的一種。僅以此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