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9日

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六月十七號,嶺南大學校董會正式委任鄭國漢為我校校長,數小時之前幾百師生校友爆迫諮詢會場的抗議聲音不被理會,從諮詢會到校董投票,不過短短幾小時,鄭國漢便在記招以嶺南大學校長的名義出現,成為一個沒有認受性的校長。

在諮詢會上,鄭國漢一直強調自己的認受性並沒有問題,因為這是經由校長遴選程序所選出,是合法的。但他也許故意忘記,遴選校長的校董會只由九人組成,學生代表只淪為觀察員,且在遴選的過程中並不能得知關於候選人的任何文件。認受性的問題從來不能單以符合程序來解決,作為一所大學的校長,並沒有來自學生的選票,任命權完全在高層手上,換句話說,其實由過千學生投票組成的學生會,在嶺南的認受性校長更高。

很多的反對聲音都指向遴選制度的不公平和不民主,這些固然是很嚴重的問題,但整場選校長戲,之所以那麼難看,既有制度原因,也有個人問題。回想起,初次得知鄭國漢將會成為我校校長時,我正與老師在聊天,老師說起,去屆的陳玉樹沒有甚麼保守立場,已經令人謝天謝地,我當時想,更不用提深得學生歡心的陳坤耀了。

我無緣接觸過他,但這位老校長的事跡,卻仍然在新生與舊生之間口耳相傳,Small is beautiful,這是陳坤耀校長對於嶺南大學的定位,學校雖小,但我們以博雅為精神,liberal art就隱含著自由的意味。

校長的價值會影響一所大學的歷史走向,也影響它對學生的態度,數十年前,北京大學的蔡元培,還有台灣大學的傅斯年,都曾為了保護學生免受政治避害挺身而出,給大學精神莫大的支持鼓勵。這種事,今時今日在香港也會發生,我們學校去年便有一個被政治檢控的鄧建華同學,被問及一旦再次發生相似處境時,鄭國漢並沒有確切地回答會如何應對。

博雅教育這個「招牌」,近年已被嶺南校方敗得幾乎蕩然無存。前商學院院長入主一所人文氣息濃厚的學園本有些少格格不入,這還不是問題所在,要命的鄭國漢透露,管理嶺南校園的願景就是要與中大港大看齊,增強競爭力。

鄭國漢,你到底知不知道博雅是甚麼?教育又是甚麼?教育不單是培養在職場上具有競爭力的人,而應該是創造出令每一個學生都能依照自己的意願和性格前進的氛圍,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但受制於主流、環境,未必敢於或能夠思考和實踐我們的人生。香港畸形的制度使教職員重研究而輕教學,令大學老師也未必有太多時間和學生交流,作育樹人,一旦學校力主以競爭力為標的制度,老師會否為大學排名,而被迫變成論文機器?要知道,有很多價值、經驗、關係都是超越大學排名而不能夠被量化,這是一所校園的珍貴之處。

黃昏時分,走進陳順馨老師的房間,聽她娓娓道來校長應當如何、教育的理念。她不擔心文化研究系被打壓,她說到,除了校長會否干預學術自由外,校園本身能否提供一個尊重及容納多元的空間,也是非常重要。在這個嶺南師生同哀同怒的一天,我謹記順馨那雙溫柔而篤定的眼睛,所微微地給予我的力量。

伸延閱讀︰ <嶺大新校長上任 文研被重點整頓?>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6995

(文章刊於《評台》

2013年6月5日

風雨中抱緊自由

也是一年難忘的六四。臨近八點,突然下起滂沱大雨,我們都立刻擠進獨媒的帳蓬中,衣服鞋襪渾身濕透,冰冷的雨水拍打在身上那種感覺,難以名狀。六四晚會下雨不是新鮮事,卻是頭一回經歷,在帳篷中看著一群一群人離開,雨勢轉微時再一群一群人走回來維園,為了燃亮那一點燭光。看到這樣的情景就暗暗感動起來。

自由花的歌詞寫得好,無論雨怎麼打,自由仍是會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