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7日

看台劇

不愛追劇的我今年竟是看了最多劇的一年,《Sherlock》、《深夜食堂》和《北京青年》。

是前幾天和J聊起,我看過的台劇,只有少年時代的《王子變青蛙》和《東方茱麗葉》。然後說起一度火熱的《我可能不會愛你》。那個S曾在網誌中提及過的劇。後來竟因著無所事事百無聊賴找來看。看了幾集,感覺還好,我喜歡那段小劇場的穿插,裡頭說到,擁有是失去的開始。但我更認同的是,「擁有並不是失去的開始。每一段擁有,即使最後痛苦的失去了,但它畢竟填滿了那段歲月,可是如果沒有,它就是沒有了。」雖然殊途終究會同歸,但有時候,肉身的死亡並不代表甚麼。雖然回憶也終會有消逝的一天,但我卻相信,當時的美好。擁有就是失去的開始,畢竟是另一種的虛無。

我想起張懸的這首歌,彷彿洞悉一切,那種通透。去揮霍和珍惜是同一件事情。我擁有的都是僥倖,我失去的都是人生。

聽說這是一部圍繞男女之間純友誼是否有存在可能的劇。想起早幾天,友人也在問相同的問題。其實我想起維怡那篇〈其實大家都誤會了(愛情)〉,令我一直謹記的是,每段關係都是獨一無二,也只有一次。其實想通了這個,是否愛情也許無關重要。於是,才更有珍惜每段(自以為)重視的關係的衝動,不論對方是否愛人。總會有一些人,在生命中某段路程,留下了一些足跡與腳印,後來回想,都只剩下美好的回憶,痛苦與傷害,畢竟都過去,更多的曾是,一廂情願的偏執,大抵無甚意義。如果有甚麼遺憾,大概就是那些自身造成的陌生,導致一段關係的消逝,靜默無聲。

在網上看到有人說︰十年修得王小賤,百年修得柯景騰,千年修得李大仁。我的人生中,既沒有李大仁,也沒有柯景騰和王小賤。但卻(也許是)幸運地遇上對我影響深遠的人,而我為著卑微的貼近,刻意或不經意地,也慢慢成就了如今的自己。

2012年11月15日

褪掉翅膀的天使

在那段巴士的路程中,我頭一回嘗試說出對自己的種種反省,才發現語言是如此的無力。

你把書翻到那頁,「革命」與「浪漫」。其實,實在過於宏大,宏大且重複到了一個位置,我竟然感到濫情。我笑說也許是我變得太現實了。你便說,我背上的翅膀慢慢褪掉,原來每個小孩都是一個長著翅膀的天使。我沒說的是,其實我最常被人戲稱,過於老態,於是我常常(狡)辯稱,我還是一名少女。

也許是漸漸明白,世界的複雜龐大,使得我彌留於失語的狀態。知識的廉價使用,是反省從前的自己,過於輕省,自以為是,學到便以為懂得,然後套用到現實中。我不會說那是無助於解釋現實世界,而我所反省的,是己身的態度。關於知識份子,我始終念茲在茲著潘毅所說過的那番話︰「底層的人們,在被知識分子所代言,他們真實的聲音,總是被湮沒在理性的分析中,存在理論和現實無法對話的情況。」在北京的那段日子,其實對我影響很大。我體認到中國問題是如此的複雜、難以言說,兩個當代中國重要的群體︰農民與工人,開始進入了視野。我沒有因此而傾向大陸新左擁護暴政,關於中國,似乎是想得更多,更加立體(自以為)。

我說起,有另一番說話,對我亦帶來一定影響︰「在我年輕的時候,我曾夢想改變這個世界;可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於是,我將目光縮短一些,那就只改變我的國家吧;可當我到了暮年的時候,我發現我根本沒有能力改變我的國家,於是,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我的家庭。可是這也不可能的,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如果當初我僅僅是從改變自己開始,也許我就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也許我就能為我的國家做一點事情;然後誰知道呢,說不定我能改變這個世界。」但最深刻的卻是,那本有關大陸NGO訪談的《一切從改變自己開始》,明白到政治裡頭,深耕細作的重要。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那曾是在每次沮喪的時候,會如鬼魅般浮現在腦海中的話。但我漸漸明白,放棄之不可以輕言,是為了那些走進過生命中的人,那種影響,所造就的我。於是,我開始懂得價值的重量,開始懂得應如何過活,不再墮進那彷似災劫的虛無。

背部是否仍有翅膀,彷彿都不重要了。因為我相信,翅膀總會在信念中重生,抵抗那種過於世故,但其實並不看穿世界的,所謂現實。

其實我仍未能好好的整理思緒,但謝謝你聽我亂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