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6日

2012的夏,我在農場實習


農場的同事昨天在QQ跟我說,今天是農場的豐收節,也提起中秋過後那裡的大叔阿姨請他吃家鄉的食物,對他的好。又勾起了我的記憶,也許這個時候寫所謂的回顧是有點遲,但回到香港,心裡總念茲在茲著這段日子。

說過很多遍卻又重複再說,其實我選擇到那裡去實習,只是希望離開香港,不過如此,並沒甚麼宏大的想法,雖然我在面試的時候吹了很多的水。記得那是年初的時候,也是從北京回到香港,心裡便想著要參加溝草的暑期實習,再到北京。只是沒想到,時間飛快得可怕,現在已是我再回來香港了。

五月的時候,距離實習的日子愈近,心中竟泛起一絲的不安與不舍,不舍源於遠離熟悉的人與事,不安也是由於對未知的生活,其實無法想像。同學們調侃那是知青下鄉。剛抵達北京,還是非常感激虓哥讓我住在他的家。想起六四那天,第一次在北京度過。

在虓哥家逗留了一星期便出發到農場,本來只打算自己坐公交車前去,怎料到叔叔阿姨那麼好開車把我送到了農場,那個下午他們也迅速在此租下了一塊田。負責我的黃老師把我「給」了小婷童鞋照料,還有一個美國的妞,莎莉。

剛到農場的時候,主要是在宣傳部,在辦公室,工作瑣碎而重複,我沒有做多少宣傳的工作。後來到過實驗田幫忙,喜歡那在田裡的活,澆澆水翻翻地,以及做得最多的︰拔草。像我這樣的一個城市人,從沒幹過農活,一切都那麼新鮮與好奇。所以直到現在我也覺得,那段日子下田比坐在辦公室快樂。

後來又輾轉在養豬養雞的地方、生產大田胡亂轉了一下,叫做見識多了一點點,雖然仍然很無知。農場的豬與雞,畢竟比那些「一生」都只在牢籠中的幸福多了,特別是雞,有著很大的活動空間,不用被困死,雖然最終的命運都是逃不過被宰殺。而豬,第一次如此親近的接觸,大概是因為用了發酵床而不是石屎地,所以豬場並不太臭,在翻豬圈的那次,豬只總是過來騷擾,用鋤頭弄牠牠也不怕。

小時候爸媽不讓我踫動物,說髒。於是我童年以及少年的時候,幾乎都與動物絕緣。直到升上嶺南後,開始與貓親近。來到農場,最多的便是狗,第一次知道原來狗只對自己的名字會有反應,第一次看著一隻小狗的長大,而我老是欺負牠欺負得牠後來總是吠我(嘻嘻)。還有羊與驢,那名叫作教授的驢酷酷的不太理睬人,有一隻羊第一次與牠對望時便把頭從柵欄中弄出來讓我撫摸。還有兩隻小貓,與同事一起替牠們用過桃葉來洗澡驅趕跳蚤。

除了與一群年輕的實習生/志願者打成一片,建立過的感情還有那些叔叔阿姨們,他/她們都待我很好很好。農場裡有很多個劉叔,跟過放羊的劉叔去放羊以及聽他吹笛子並促膝詳談,聽他道來他年輕時紅衛兵大串連生產隊的那段歲月。六十歲的志願者劉叔送過我的書法。豬圈裡的劉大姐、大田裡的楊大娘…..

難忘的八月八日,農場內部的第一次聯歡晚會,我是負責籌備節目的那位,也是我第一次嘗試去籌備一個活動/晚會。那段日子被我煩過的人很多,又擔心會下雨,學習與其他負責的人與工作人員協調。這些經驗于我彌足珍貴。幸好當晚天公做美,沒有下雨且有漂亮的晚霞。大家似乎都樂在其中。第一次在人前表演自彈自唱。非誠勿擾中那突兀卻老實憨厚的表白與禮物。合唱《朋友》時那莫名的感動。那時離別的日子將近,心裡有著很多的不舍。慣于當獨行俠的我很久沒有嘗過這種滋味。

在不短不長的兩個月間,我學習了一點很皮毛的甚麼,例如中國的三農問題,中國民間團體之困難,還有因著打工子弟學生被關閉的事件而對流動兒童有了多一點點的瞭解。雖然對於一切一切的知識還是很匱乏。也更懂得心存謙卑,懂得中國問題的複雜龐大,在這期間讀到了我老師劉健芝的一篇訪問,她對於中國的關注與付出是一種默默的灌溉與深耕,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當然在農場觀察到的問題也很多,在自己的論文中已作記錄,在此不贅。臨離開北京前到了另一家CSA「分享收穫」觀看,是石嫣另覓的場域,大概對於雇用農民,我更喜歡這種與農民合作的CSA方式,畢竟,那確切是農民所擁有的土地。

關於這段回憶,要說也說不盡,無論如何都是快樂與難忘的。沒有承載甚麼期望的,收穫反而來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