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4日

菜園新村導賞團後記



(其實是之前簡略的寫下,我參加那團是八月的)

兩年前,我第一次走進菜園村,是參加了菜園村的導賞團。兩年後,再次參加導賞團,地點已換了在元崗新村旁的菜園新村,導賞員依舊是朱凱迪及馮汝竹。當初希望透過導賞團令市民認識菜園村以及其不遷不拆的願望,今天菜園村被拆了,再次舉辦導賞團所訴說的不再是一村的事,因此朱凱迪說這次不再多著墨於人地情的關係,而是認真地去理解及檢視香港的農業與鄉村的問題。

當我們坐下吃茶點的時候,朱凱迪便開始介紹這個由村民經過長時間一同傾出來的菜園新村︰14萬五千呎的土地,有魚塘、果樹,及臨時屋;現在臨時屋的位置將來會變成公共耕地。共有47戶居民約130多人。菜園新村與菜園村的分別,在於重建新村的時候加入了「生態村」的概念。朱凱迪解釋生態村的概念是嘗試把反迫遷的居民運動和綠色運動嘗試結合起來,以進行更根本的反思。

這得追溯回歷史︰兩種運動在意識上的限制。70年代至今的反迫遷居民運動,以社工的介入幫忙為主導,為居民爭取較好的安置及賠償,但卻不會去質疑迫遷的原因,甚至信服於主流的想法下,即城市發展代表進步,而農村則等於落後。而自80年代起的綠色運動,則多為城市人閒暇時走入鄉村為主導。如何透過本地人於社區扎根及實踐則更為重要,以村民自身為主導,以展示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及多元。這不單是香港所面對的問題,而是全球也在面對的發展主義的迷思。正如朱凱迪一開始便說,其實這些迫遷及重建正正是讓我們問問題的機會。

於是菜園新村有了公共耕地的概念,現在有十家人組成了「菜園新村農業先鋒隊」,導賞員領我們到那塊半集體農場參觀,部分村民以耕田作為工作,呀竹說這是就業就在家門口。實行有機耕種,有別於以往把收成拿去合作社以換酬勞,他們現在選擇直銷,除了種植蔬菜外更會種植水果及香草等,按市場需要而種植。如此這般,是為了要實現「耕田都可以搵到食」。

更進一步,這要拉闊到香港農業的想像。自從80年代起農業開始式微,08年時候的菜園村也幾乎沒有農業,朱凱迪說,鄉村是以居住、生產、及社區的組織組成。現在新村不過是把三樣元素再結合。根據數據,本地蔬菜的產量從70-80年代的高峰194000公噸,到2009年,產量只剩下16000公噸;農地的面積更是從13336公頃縮減至只餘6002公頃。

對農業的扼殺、農地的荒廢,一切又回到發展主義上。荒廢的農地多作貨倉及廢車場之用,沿途走過一片片美麗的田地,本來應是可作農地之用,可惜那些原是代表著v地,即鄉村式發展用地,意味這些土地將來會作建丁屋之用。有團友問,那麼申請把土地用途改過來變回農地不可嗎?朱凱迪答道,這關乎原居民利益的衝突,反對勢必四起。當中又涉及地產發展商與及原居民的買賣勾當。

以上只是簡短的整理,新界的問題遠遠複雜得多。兩年前從菜園村開始,走到現在涉獵(或揭露)更多關於新界的問題,朱凱迪等人更成立了土地正義聯盟。城鄉間的問題已不止於因迫遷而產生的不公義與保衛家園的情感,還需要認真去看待城鄉的規劃與發展等種種已出現或將會出現的矛盾。


08-06 菜園新村首場導賞團(十六分鐘精華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xEmerkSWXs

活動詳情︰菜園新村導賞團 (逢星期六 及 隔個星期日)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243786108979813

兩年前寫的菜園村導賞團後記︰
http://ymlee91.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817.html

2011年9月19日

林一峰


去了聽林一峰的音樂會,one magic day。第一次聽到林一峰的名字是在不知甚麼台辦的頒獎禮中,拿了一個不知道是甚麼獎,然後他唱起遇見,原來是這個人作的曲,而我當時不知林一峰是誰。後來再一次聽到林一峰,是他在別了家駒十五載的音樂會中,唱了我最喜歡的喜歡你。但我記得那時候聽是不喜歡這樣改編,大概是我太喜歡黃家駒的版本了,很久以後再聽,才驚覺一峰版本的喜歡你是如此的溫柔、動人。

而真正認識一峰的音樂,不過是這一年間的事。朋友貼了他的紅河村,是live版本,他唱著唱著嗚咽起來,我被感動了。爾後便徘徊在他的音樂中。因此得知他開這場音樂會便二話不說掏錢買票,我渴望聽他的live。

最後他唱起了the best is yet to come,我聽得想哭,原來此曲可以如此錐心。不用甚麼嘉賓也不需很繁複的編曲配樂,只有一峰一人一結他真的已經足夠了。

數天前跟友人吃飯,談起某些事情,我在過後才明瞭她那番說話的意味。再看到另一些人,我終於體認到原來那非關意欲,而是回到最根本的問題,唉...是我太執著了。原來我並不相信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就是為了追求一時平靜/將感情隔離半點感動都扼殺/沒法承受
永遠有不妥協傷口/有些憾事不放手/若你太刻意淡忘/越會補不到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