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日

6000元帶來的眾生相

昨天下課後,跟朋友吃飯,他告訴我曾俊華轉軚了決定派6000元及退稅給所有十八歲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從事不關己變成受益者,一瞬間。我們整頓飯就在談論此事,我感到意外,但感受不到喜悅。

趁著天地堂中間的隙位,上網看看其他人的反應。一如所料,facebook洗版了,充斥著派錢後的議論,也有朋友在盤算應該如何用這一筆錢。看到一篇〈請不要被6000元沖昏頭腦, 忘記當前的社會問題〉的文章被很多朋友轉載。我也忍不住一如以往想到甚麼便寫下來,寫了一段仔感言。

晚上回到家,媽媽問我有6000元是不是很開心。我答她,為什麼要開心?媽媽問,為什麼不開心?我答,我不覺得有甚麼值得開心。媽媽也沒再問下去。

網絡上對派錢的討論仍然很熱鬧,也將感言放了上微博,沒想到經廖偉棠轉載後,掀起一陣討論的熱潮(好了,我承認我的微博超冷清,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麼多人談論我那條微博)。有香港人,有內地人。看著他們的回應,有認同的有罵的,沒所謂,無心插柳下反而能讓我從中窺看眾人的百態,畢竟facebook上絕大部分的朋友都是香港人。

這是我發的微博︰「派6000元這種一次性的舉動,可以怎樣持續性地解決民生的問題?抱歉,我看不到。我寧願不要6000元,而是真的給我一些有建設性的政策和措施去解決貧富懸殊的問題,要的是保障機制,不是派錢!香港還有123萬貧窮人口,6000元能幫多少?還富於民亦不只等於派錢!」

內地很多網民轉載大約是說大陸連錢也沒得派,更是受著通漲之苦,物價、房價都讓他們喘不過氣來。反正就是說給他們選擇他們要錢。可能是我一句我寧願不要6000元太黑人憎吧,及我當中提給的,要保障機制。有人指出︰「是否可以完善透明的執行才是關键。比如内地社保!」我突然明白到為什麼他們都寧願選擇要錢,制度與政府都令他們不相信機制了。

今天一條友去吃午飯的時候,聽到同桌兩個婦人在談論派錢事件,其中一個說其實不贊成政府派錢,雖然窮人得到這筆錢或能解決燃眉之急,老人家得到6000蚊如有6倍生果金,但政府應把錢集中花在解決窮人問題上。

廖偉棠及很多朋友都指出了,新移民是未能得益於這6000元的派錢政策。又另一邊箱,看到有人指責新移民不應得益。又,看到有人說18歲以下的香港人也應該有6000元。6000元6000元6000元,是甚麼時候變成了一道分隔線?

對於這政策,要說能說的其實太多,在此不盡言,畢竟這篇文章只是純粹感言,要插要盛隨便。最後,若我拿了6000元,我會捐出去的,也希望,大家明白,123萬的貧窮人口,不是一堆數字,而是一個又一個真實生活在我們身邊四周的人,包括新移民。


〈請不要被6000元沖昏頭腦, 忘記當前的社會問題〉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0150104403095765&id=768259465